談習慣

學生的行為及學習都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關,具體而言就是有沒有好的習慣,例如學校努力建置了圖書室「幸福知識庫」啟用後,學生有沒有閱讀的好習慣?健康中心積極推動潔牙、健康飲食觀念,孩子有沒有在生活中養成健康的好習慣?這就是我以「談習慣」為題的動機。
本節「談習慣」教學目標主要有三,第一,認識有關習慣重要性的名言,第二,認識歷史成功人物的好習慣,第三,瞭解生活習慣如何影響學習,最後,擬出提升具體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策略。
教學活動的進行以闡述細節的重要為開始,以簡報提示有關習慣重要性的名言,例如「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老子」、「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凱恩斯」、「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柏拉圖」。另從商業周刊封面《成功者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了解習慣對人生的重要。
最讓學生有興趣的應該是小實驗,透過水顏色的改變突顯習慣的力量的實驗。一滴藍墨水馬上讓整桶清水變藍,但我以十杯的清水讓水還原為清水。我問孩子我表達什麼意思?有人回答得真好,他說:「墨水是壞習慣,一下子就染上了,要去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卻要十倍的力量。」
接著介紹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故事,有關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從習慣變成一生的力量,甚至改變一個國家。並給他們看《鐵娘子》短片,讓他們印象更加深刻。也介紹兒玉元雄著《成功者沒告訴你的33個好習慣》一書,有關鈴木一朗成功習慣的小故事,小男生聽得津津有味。
此時我將自己有關生活習慣對學習專注力的研究結果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報告,分別是:閱讀時間vs專注力,電腦時間vs專注力,零食量vs專注力,電視時間vs專注力,手機時間vs專注力。其中只有閱讀時間有助於學習專注力,其餘都是負相關。第一次覺得研究派得上用場,如此具有說服力。
課程最後綜合歸納,鼓勵做事要堅持,只要66天就可以培養新習慣,若3天中有2天持續,就可以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