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教育工作既是專業,也是志業,故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傳統謙卑的文化及儒家不居功的思潮下,這一群默默付出的老師們總是低調地過教師節,偶有貼心的小朋友送上小卡片,老師的心被點亮而更覺溫暖。
校長覺得教師節就是要教導學生如何來感謝老師,透過校長生活課中「談敬師」主題讓感恩的心在校園中散播,讓教師被尊崇,讓孩子學習表達感謝老師們辛苦教導的恩惠,讓教師節這一天充滿愛的連結。
我在教室前方布置孔子的畫像,並呈現山東曲阜地圖,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談敬師」從國際化的角度切入,介紹不同國家所定訂的教師節時間不同,聯合國則將10月5日訂為「世界教師日」,我國的教師節則是9月28日。接著說明「至聖先師」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的態度和「誨人不倦」的精神,9月28日(農曆8月27日)是孔子的生日,所以訂為教師節。
我以古人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描繪教師圖像,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並像百科全書一樣解答疑惑,像父母也像朋友。
我也找到一位小學三年級李沅錡同學的童詩作品《謝謝老師》來展示小朋友對老師的描繪與感謝:
「老師細心的教導我,像辛苦的農夫灌溉秧苗,讓我成長茁壯。
老師像傳教士,熱心的為我解決困難,苦口婆心的糾正我的錯誤。
我由無知變成有學問的人,從幼稚變成穩重的人。
老師,沒有您的辛苦栽培,我只是脆弱的幼苗;
沒有您的陪伴,我哪有信心度過難關?
老師,您是燈塔,指引迷惘的我正確的方向。
您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永遠愛您,
謝謝您,祝您永遠快樂。」
我教導孩子學習頌詠此詩,課堂間充滿溫暖的空氣,孩子的心被打開,相信在後面觀課的老師們的心也被激起漣漪。最後問小朋友「你覺得老師像辛苦的農夫、傳教士、燈塔,或是像什麼?要如何向老師表達感謝?」鼓勵小朋友試著對老師感謝的心情寫成短句,並自由發表,以集體創作方式完成一首《我愛老師》的短詩。
註:李沅錡(2011年1月26日)。童詩:謝謝老師。取自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6/n3134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