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生活課》為什麼重視學生的「記錄」歷程?

在校長生活課中常會安排小組討論時間,同時你會發現小組有一塊小白板在進行記錄。這個記錄歷程幫助我在課程中更有效進行教學,串起討論與發表的橋樑,凝聚小組之討論氛圍。
為什麼要記錄呢?讓我想起以前在讀研究所時,恩師游自達教授在認知心理學上所教的認知概念。皮亞傑的認知理論認為大部分小學階段(7-11歲)正處於具體運思期,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透過具體物之操作可以協助孩子的思考。此外,校長生活課又是混齡分組容易分心,如何讓全組學生提高專注力,也就是能注意與辨識訊息,可以透過白板上的文字及圖像,讓孩子聚焦在討論主題,說過的都會呈現在小白板上。組長或記錄者要學習在眾多討論訊息中組織對話內容,進一步重整統整合成小組產出的「新知識」。
事實上,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利用小白板的記錄,除了可以有上述聚斂討論的功能,還有一個促進擴散思考的好處,會激發個人不一樣的想法,也學習欣賞組內不同聲音。有時候我會將各組討論的結果展示在公共空間,讓孩子在課後有時間去思考剛才的討論夠不夠周全,也仔細去探究別組的看法。

基本上這也是給孩子體驗一種學習策略,如何短時間有效統整個人/小組的概念,當你上台發表時就可以「有所本」(記錄)來發表,讓發表更有內容更有組織。
 

 


「觀課」給《校長生活課》的幫助

校長生活課的設計是全校師生共同上課,所以形成全體教師的共識相對重要,學期中安排專書與老師一同研讀與討論,逐漸凝聚共識,奠定課程發展基礎。
校長生活課邀請全校老師們來觀課,課後請老師提供回饋意見,並適時與老師針對教學進行討論,看看校長上課有沒有要改進的,或值得推廌之處,這一點對我每一次的教學幫助很大。
事實上,校長生活課首先改變的就是校長自己,然後是我身邊的老師們,公開觀課讓老師知道改變並不難。這是大家的校長生活課,絕不是校長一個人唱獨腳戲的生活課。因為,是我們先經歷了學習共同體和翻轉教育的理念。藉著公開授課,老師們也習慣相互的觀課、對話與分享,無形中,我發現老師們更投入於教學討論,更樂於打開教室,我們的對話也聚焦於教與學,形成一種良善的教學文化。
校長用說故事、做實驗引導學生學習
「校長如魔術師般具有魔力的思維及手法,就是上了課後,讓人產生行動力,有一種想要試著改變看看的觀念。」
「在一連串道德兩難的抉擇情境問題中讓學生明白,做決定的原則。這是很棒的議題,但時間總是太短。校長很用心在經營生活課。讚啦!」
在今天的課堂上看到了成功學習的風景,學習者專注地參與,每位孩子都成為課室裡學習的主人。」
「發表力的學習,結合聽說與表達,這是一堂讓學習者擁有選擇能力的課程。」
「從名言佳句、期刊、故事短片等,各個面向闡述習慣的重要,校長生活課挺具有說服力的。」

這些都是老師們給我的回饋,謝謝各位用心的老師們。
 

  

校長生活課改變了什麼?

()改變了與自己的距離
校長生活課讓我重新定位一位校長的角色,改變了我對課程新價值的反思,嘗試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並以「校長生活課」為教學領導實驗室,建立校內教與學為核心的發展方向,影響教學現場。
() 改變了與老師的距離
校長生活課的設計是全校師生共同上課,所以形成全體教師的共識相對重要,學期中安排《學習共同體》和《翻轉教育》與老師一同研讀與討論,逐漸凝聚共識,奠定課程發展基礎。
永樂的老師不一定年輕,但很有學習動力,教學亦是如此,對於新知都能敞開心胸接受。事實上,校長生活課首先改變的就是校長自己,然後是我身邊的老師們,最後才是上課的學生。每次我都會邀請老師來看我上課,無形當中就是示範給老師們看,讓他們知道改變並不難。這是大家的校長生活課,絕不是校長一個人唱獨腳戲的生活課。因為,是我們先經歷了學習共同體和翻轉教育的理念。無形中,我發現老師們更投入於教學討論,更樂於打開教室,我們的對話也聚焦於教與學,形成一種良善的教學文化。
() 改變了與學生的距離
因為校長生活課讓我記住每個孩子的姓名、特徵和學習優劣勢,知道孩子的生命故事、發現為什麼作業沒有完成、字跡為什麼老是寫不端正。無形中也拉近校長和學生關係,他們下課會邀校長去打籃球。
當我們蹲下來聆聽孩子的聲音,會發現教學是多麼有趣:
「沒有給校長滿分是因為你的手機突然響了,雖然沒有接,但也有一點干擾。」
「校長在播第二張PPT時,影片的超連結沒有很順,電腦有當機了一下,所以我給了今天的課扣了1分。」
「校長上課很認真,但每次都超過下課時間,我很想打籃球,建議能早一點下課。」
「不要吧!老師有時候在旁邊碎碎唸,要我們的觀點這裡改一下、那裡改一下。」
() 改變了與世界的距離
為了讓孩子更貼近世界,校長生活課引入社會資源進行協同教學,邀請各行各業成功的人士來介紹他熟悉的職業,包括外國人士、傑出校友、政界、產業界、商業、服務業、高級文官、軍官、演員等與孩子互動,並以產出型的教學成果建立學生信心與能力。
像安排是孩子到全家便利商店當一日店長,孩子好像自己就是店長一樣認真。學校進行發明比賽並請專利師個別輔導,送智慧財產局申請國家專利。經過漫長的過程,孩子申請的七件專利全數通過審查,為讓孩子有展現的機會,學校舉辦專利發明發表會,專利轉讓募得學校的發明基金,讓第二年可以申請專利。
孩子因為校長生活課而有了具體的收穫,喜樂顯在臉上。我們教學改變的一小步,可能是孩子成長的一大步,進而影響學校、社區及國家發展。戰火下沙漠上的以色列其富強就是靠智慧的開發,創造力世界第一。或許永樂的改變,未來中寮鄉人口不外移,還出了一位比賈伯斯更傑出的人才。

什麼是校長生活課?

南投縣中寮鄉永樂國小屬於偏鄉小校,國小部45位學生和幼兒園11位小朋友,每週的第一節全校共同彈性時間規劃為校長生活課,由校長親自授課,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合班混齡上課、邀請全體教師觀課與回饋,並蒐集學生的回饋意見。
校長生活課整理當前國民教育重要核心能力,配合學校時事議題,分別設計「生活教育」、「創造力教育」、「生涯探索(菁英講堂)」等面向,進行系統化的介紹剖析,培養同學們的人生觀及視野,訓練其對各種社會議題的思考方式。本課程並不強調理論與教條的背誦,而是生活態度與能力的結合,由此激發同學們能以教育的觀點,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生活應用。校長亦會向同學們發問,增加同學們思辯的機會,在進行反覆的對話、澄清,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根據上述設計理念,本課程「生活教育」之授課包括中心概念之講解分析後,適時安排同學分組討論,同學可隨時提出問題,最後以分組合作方式進行發表。
在「創造力教育」方面,授課教師安排創造力理論課程、創意發明實例,邀請發明實務專家協同教學,並於舉辦全校之發明競賽,最終輔導優秀作品申請國家級專利,依學習成果辦理發表,以建立帶得走的能力。
「生涯探索」面向則蒐集社會各類型職業菁英進行協同教學,採義務無給制,透過示範、說明、對話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各行各業的未來趨勢。課程可融入相關重要教育議題進行教育宣導,但不以宣導為主要進行目標。必要時可配合學校行事評估實務參訪實施。
透過校長生活課,期待學生能具有八大核心能力:能專注、能發問、能觀察、能討論、能發表、能記錄、能合作、能創新。